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前兆

铁质是构成红血球内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长期失血会造成铁质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常见于生理周期性失血的女性。不过,专家提醒,若“缺铁性贫血”发生在男性或停经妇女身上,则要当心可能是大肠癌发出的警讯。01

有关肠癌的出血潜移默化

不少人在爬楼梯和运动锻炼后气喘吁吁,就医检查时发现血红素已降至5.4g/dL,都达不到正常人最低水平12.3g/dL的一半,属于“缺铁性贫血”。此种情况多数还要进行内视镜检查,也许就会在升结肠处发现肿瘤。

专家表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里排在第2位,从形成大肠息肉到转化为恶性肿瘤,需要5至10年的冗长过程。这期间可能发生潜在性的大肠出血,再经长时间的慢性出血,最终诱发“缺铁性贫血”。

升结肠长肿瘤不易被察觉

一般说来,大肠可分为左大肠和右大肠,升结肠位于右大肠。如果右大肠的粪便尚未成型,此处形成的大肠肿瘤不容易在早期出现肠道阻塞,通常会因长期慢性出血导致的贫血才被发现。相对之下,左大肠粪便多已形成,肿瘤较容易在左大肠发生肠道阻塞症状,从而被早期诊断出。

贫血原因多,治疗前先检查

“缺铁性贫血”只是补充了铁质就完事吗?“贫血”一词只是个症状或症候群,就好像头痛,想治疗就必须追根究底才能避免反复发作。而男性或停经后妇女,按常理不应该会有“缺铁性贫血”发生,因此,更要仔细检查慢性失血的位置及深层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失血,年轻女性多是月经量过多引起。但绝经后女性的“缺铁性贫血”,基本来自胃肠道出血。其中一部分病人是因为胃肠道肿瘤所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所以并不是单纯补铁就能解决的,要重视引起贫血问题的基础疾病治疗。例如延误了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其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将补铁进行到底,贫血指标恢复正常后还要再补4—6个月。

目前医疗界正鼓励民众积极参加大肠癌筛查,50岁以上未满75岁者,可每2年筛查1次,进行粪便潜血检查或者新型的粪便DNA检测,能及早发现大肠癌状态。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也可以借此查明贫血原因,提高可能的早期大肠癌治愈率。

患者若发觉贫血状况逐渐加重,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贫血原因。大便若发现有血,可结合病理的肠镜检查精准指向病因——“缺铁性贫血”。大肠癌肿瘤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及补铁治疗双管齐下。

饮食怎么补血

很多贫血病人比较关心饮食补血的问题,其实通过饮食补的不是血,而是造血原料中的铁。人们普遍认为红枣补血效果比较好,其实跟一些动物性食品,如猪肝、鸡肝相比,红枣的效果算不上好。食疗“缺铁性贫血”,首选也并非红枣,而是在医生指导下直接补充铁剂,或者进食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红色的动物内脏(猪肝、鸡肝)、红色的肉类(猪肉、牛肉)和血液(猪血、鸭血、鸡血),同时还建议补充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枣类虽然比不上红肉,但在植物性食品里也属于不错的补铁食材。此外,车厘子拥有较高的含铁量,是水果中的含铁之王。

赞赏

长按







































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zl.com/jyby/15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