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到夏月蚊多,还要隔帐停灯映末光。只今日,目暗神衰,还不肯把笔儿放轻”。患者男性,77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寒战、高热一周”入院。患者一周前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寒战、高热,伴纳差、恶心等不适。近几天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咳嗽、咳痰伴有气促,在外院诊断为“肺炎”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治疗。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体重略有减轻。20年前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下端狭窄行胆肠内引流术+胆囊切除术”。否认有“肝病史”和其他家族性疾病。体格检查 体温(T)39.6℃,呼吸(R)25次/分,脉搏(P)次/分,血压(BP)/88mmHg。神志清楚,痛苦病容,面色潮红,呼吸稍促,右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皮肤干燥,巩膜稍有黄染。腹平软,右上腹饱满伴明显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肝肋下3cm扪及,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腋中线第9肋间,未见胃肠型或蠕动波,Murphy征(-),全腹未能扪及包块,肝肋下3横指,移动浊音(-),肠鸣音无亢进或减弱。辅助检查 尿常规、粪常规、肾功能、病毒、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和甲胎蛋白(AFP)等肿瘤学标记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19.3×/L,N0.91。肝功能:TBIL7.8μmol/L,DBIL21.8μmol/L,白蛋白(ALB)36.1g/L,谷丙转氨酶(ALT)83U/L,谷草转氨酰(AST)69U/L。B超提示肝内可见大小约10cm×10cm×8cm的无回声区、细点状回声、分隔样回声等,可随活动出现浮动。B超提示肝内可见大小约10cm×10cm×8cm的无回声区、细点状回声、分隔样回声CT平扫示肝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病灶呈典型的“环靶形”强化,表现为双环或三环;延迟扫描病灶边缘持续强化。诊断 肝脓肿。治疗 完善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等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检验,完善心电图、胸部X线片、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的评估。拟行肝脓肿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该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是什么?答:(1)考虑诊断为肝脓肿。(2)诊断依据①患者有高热、寒战伴右上腹肝区疼痛一周,合并有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右上腹压痛和肝区叩击痛。②实验室检验提示感染中毒征象,AFP等肿瘤学标记正常。③既往“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下端狭窄”行胆肠内引流术+胆囊切除术病史。④B超、CT增强扫描的阳性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符合肝脓肿。还需要做哪些检验和检查?如何进行鉴别诊断?答:(1)腹部B超是肝脓肿的首选检查,灵敏度和准确率高,可以判断肿块的大小、范围、数目,也可以行诊断或治疗性穿刺引流。腹部CT也是诊断肝脓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检查,增强扫描有助于和肝脏其他肿瘤的鉴别。除了上述两项检查外,还可以行以下的检查和检验。①MRI检查:T1加权显示脓腔不均一低信号,T2加权相对均匀高信号,如在上述基础上出现无信号的气或气液面为特征性改变。②X线检查:在部分病例可见右侧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右下肺炎或肺不张。③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和病原体检查:细菌性肝脓肿脓液稀薄,恶臭;结核性肝脓肿常见干酪样坏死物;阿米巴肝脓肿的脓液稠厚,呈巧克力样。④肿瘤标志物:对于部分脓肿前期病变,尚未形成脓肿,AFP、CEA、CA有助于与恶性肿瘤相鉴别。(2)鉴别诊断患者经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12天后,腹痛、发热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咳痰少许。19天后上述症状消失,全身状况明显改善,进食等均回复如常。复查超声如图所示。治疗12天后超声 治疗19天后超声本病例为何选择超声下穿刺引流治疗?答:该患者具有如下的临床特点:①肝内脓肿呈单个脓腔,穿刺后证实尽管脓液稠厚,但没有其他类似乳酪样的脓液,脓液可以经冲洗后吸出;②肝脏无明显萎缩或肿大,无需要手术切除解决的同时性病变,如结石梗阻等;③患者年龄大,代偿能力差,全身中毒症状重,首选穿刺引流能迅速缓解病情,即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条件,减少了诊治风险,有利于患者。肝脓肿的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答:肝脓肿的治疗原则:①充分引流;②有效抗感染;③病因治疗;④加强全身支持。总结肝脓肿的治疗有哪些外科措施:肝脓肿外科措施如下(1)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首选可以采取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吸引的方法,也可选用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冲洗。(2)手术引流或肝切除术:脓肿大;穿刺引流效果不明显;脓肿穿透胸腔、腹腔或胆道;慢性肝脓肿局限于一叶;存在需要手术处理的肝脏其他合并问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