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对一例急性肝衰竭、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标志着医院重症医学科对DPMAS技术的应用再上一个台阶。
陈某,女,46岁,因“上腹疼痛7小时”入院,经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于8月31日入住普外科,9月7日在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因住院期间出现“胆红素进行性增高”,病情危重,于9月10日带胆总管T管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转入ICU监测治疗。
▲陈女士刚送来ICU时全身金黄,精神萎靡
送入ICU时,陈女士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总胆红素持续升高,最高时达.9umol/L,考虑已出现急性肝衰竭的症状,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升迅速带领重症团队开展会诊和讨论,果断为陈女士制定双重血浆吸附系统(DPMAX)模式下的“人工肝”治疗方案。
科普“人工肝”在临床上又称为血浆置换,通常血浆置换1-2次左右,患者肝功能衰竭的情况就会得到好转。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一种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该技术采用中性大孔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增加体内各种毒素的清除能力,迅速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增强对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确定治疗方案后,23点30分,值班医生刘涛第一时间给陈女士紧急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成功后,刘医生与主管护师胡林娟一同为陈女士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DPMAX+血浆置换治疗。
▲这是陈女士做完第一次DPMAX+血浆置换后的检验指标对比,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疗效非常显著
经过第一次治疗后,陈女士的肤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比入院时改善了许多。在ICU经过第二次DPMAX的系统治疗后,陈女士病情平稳,目前已经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EXPECTATION#展望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升表示:
目前科室已经成功开展了第二例DPMAS技术,该项新技术在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衰竭、大量腹水伴有黄疸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也可应用于重症自身免疫疾病的救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还可用于严重感染、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难治性高脂血症的患者。
此次“人工肝”治疗的顺利开展,是重症医学科在脏器支持治疗中的进一步拓展及深入,同时为部分免疫系统疾病需行血浆置换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该项新技术的开展,为医院肝衰竭救治方面增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方面的一个新突破。
END
——————————————
图文/刘艳
审核/李升
——————————————
责任编辑:刘再君
执行编辑:粟霜晴
更多服务
健康管理部
提供高质量、可信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联系-
儿童保健康复部提供医疗、保健为一体的专业系统高品质儿童保健康复服务
联系-
航天寸草春晖颐养家园
医养结合,提供24小时全方位无缝对接养老护理服务
联系-
航天社区卫生服务站
提供社区基本医疗,慢病管理,特门初审,康复理疗等服务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