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因重力而流动,血液因气机而流转,这是一个连锁反应。若气郁不畅,会导致血液运行卡壳,引起血瘀。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人体中的经络气血如果是通畅的,则是健康状态就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如果人体感觉到疼痛,则是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畅所形成的气滞血瘀会引起胀痛的感觉。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味药——延胡索。
既能入血而活血化瘀,又能入气分而行气散滞,使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所以被称为是“止痛圣药”
延胡索是大宗常用中药,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很多方子都在用它。
性格温和却力量蛮大,辛辛苦苦搬动血中之气,气中之血。令其气畅血行而化瘀,理气止痛而利水。尤以止痛功效闻名于世,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主破血及与血淤有关的病症。
历代医家对延胡索的止痛功效都十分推崇,如《雷公炮炙论》称:“心痛欲死,速觅延胡”。《本草正义》称:“延胡索,能治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病,通滞散结,主一切肝胃胸腹诸痛,盖攻破通导中之冲和品也”。
《本草求真》:“延胡索,无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
《本草纲目》也认为,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可见延胡索的止痛效果为历代医家所公认。
玄胡加一味,治病功效也有了明显区分。比如下面这个配方: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享所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本方既可泄气分之热,又行血分之滞,具有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郁化火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正可用此治疗。组成:金铃子、玄胡各30g
金铃子又名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不仅泄肝,还去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为心腹痛及疝气要药。
延胡索,入心、脾、肝、肺,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
两药相配,金铃子泻肝火,为君药,玄胡索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为臣药。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为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基础方,也是治疗肝郁化火之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如果兼有脾胃寒证,胃部有刺痛感,呕吐反酸,怕冷,则加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温中止痛。
延胡索+白芷,行气活血两手抓,达到通则不痛之功。
胸痛、胃痛、头痛、神经痛、腰腿痛及痛经,溃疡病等属气滞血瘀证者均适用。延胡索在止痛界可谓赫赫有名。活跃于肝胃心肺脾经。以其辛散温通,苦降泄下并燥湿,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上下诸痛。故而不论是血是气,只要积而不散,服它便可通达。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白芷,辛散香窜温通,同样走气分,又走血分。内达脾胃以散湿,外利肺气以升阳升清,以升多于降之性,上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内止胃冷腹痛寒痛。外祛皮肤游走之风,治周身寒湿疼痛。
二药合用,不仅活跃于肝肺心经,还活跃于脾胃经。”,故而二味之握手,还考虑到了从根本上化生气血。同时,延胡索偏苦降泄下,白芷偏升阳升清,就像安装了个风力循环系统,共同流转气机,将瘀血吹散,令全身血脉如欢快行进的江水,没有堵塞,没有病痛。可谓止痛良方。
用延胡索治胃痛,可配川芎、白芍、枳实等。
用延胡索治头痛,可配川芎、白芷、细辛等。
用延胡索治胸痛,可配丹参、川芎、瓜蒌、薤白、桔梗等。
用延胡索治腹痛,可配枳实、白芍、附子等。
用延胡索治产后腹痛,可配五灵脂、蒲黄、山楂、干姜等。
用延胡索治疝气疼痛,可配小茴香、荔枝核、乌药、吴茱萸等。
用延胡索治上肢疼痛,可配桂枝、威灵仙、姜黄、海桐皮等。
用延胡索治下肢疼痛,可配牛膝、木瓜、独活、桑寄生等。
用延胡索治外伤肿痛,可配乳香、没药、苏木、土鳖虫等。
具体剂量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辨证,调整用方计量,不要私自照方拿药,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
中医养生:气虚、血虚、面色不好怎么办?送你一个方子,补气补血、又焕颜
中医养生:一剂封髓丹,三味药滋阴灭火,横扫虚火上冲、腰膝酸软
中医养生:脂肪瘤?送你2味中药,一味消,一味补,攻补兼施,不来了解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