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02/6921430.html
胆的背俞穴。
胆,指胆囊,是人体肝脏的附属器,六腑之一。
本穴乃胆在背之俞穴,其位近胆,内应胆腑,为胆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胆疾要穴,故名之,有清泻肝胆、理气解郁作用。
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3个椎体,下缘旁开1.5寸处即是。
本穴能清热利胆。善治黄疸,口苦,胸胁痛,肺痨,潮热。现多用于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胃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等。
用拇指按揉胆俞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口苦。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呕吐、胁痛。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骨蒸潮热、耳鸣耳聋等疾病。
①配解溪,治惊悸。
②配阳陵泉、太冲,治疗胆道疾病。
③配商阳、小肠俞,治口舌干、饮食不下。
④配意舍、阴陵泉,治两胁胀满。
⑤配阳纲,治以黄疸见症之肝胆疾病。
⑥配至阴、间使,治干呕。
⑦配公孙、至阳、委中、腕骨,治“酒疸”,耳目俱黄,心中俱痛,面发赤斑,小便赤黄。
胆俞为胆的背俞穴,具调达枢机、疏泄肝胆之功。胆汁郁则身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可收效。在此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胆附于肝,同司风木,本穴内应于胆,而为之俞,其所治症,参与肝俞合。兼取阳纲,可治目黄,兼取膈俞,可治劳噎。但俱以胆俞为主。其他各症,如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咽干而痛、呕吐、骨蒸,目黄、食不下等均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