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
结石发作的时候,
简直痛到怀疑人生。这几年,各种结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肾结石、胆结石、胃结石屡见不鲜,
还有牙结石、眼结石……于是有朋友好奇了,
好好的身体为什么会长石头?
医院碎石之后,碎了又长?
知己知彼,要想解决问题,
首先:你得了解它的形成因素~
结石的形成与饮食息息相关
结石有很多种,我们常见的主要包括肝胆结石和泌尿结石两种,这些结石通常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其中,草酸积存过多、脂肪和蛋白质摄取过量和嘌呤代谢失常是主要原因。
这些成分普遍存在于日常食品之中,日积月累会形成不易溶解的钙盐,大部分钙盐会通过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仍然会有少量残存在体中形成结石。
了解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
结石按成分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草酸钙结石(约占结石中的80%)、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镁胺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这些结石存留在体内容易影响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堵塞泌尿系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最简单的预防措施,除了注意合理的饮食,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开水,将形成结石的成分冲淡,让它们更好地排出体外。
含嘌呤高的食物,常吃容易结石
吃啥要注意
什么是嘌呤?
嘌呤,是指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身体内的一种物质。
很多食物都含有嘌呤成分,像是动物内脏,海鲜、麻辣烫、米线等,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
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
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建议:
喝水少,会减少尿液的排出量,盐才有机会析出,尿少了,才没能把结石冲走,让结石有了长大的机会。所以多喝水,很重要。
饮料少喝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摄入过多的糖,尤其是乳糖;乳糖含量超标,会阻碍身体吸收钙,使体内钙流失,容易以草酸形成结石,长时间内也会影响肾功能。
#建议:
想要预防肾结石,碳酸饮料尽量少喝,蛋糕、奶茶等甜点也不能常吃,多吃五谷杂粮,养好身体,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饮食少盐
如果摄入太多盐分,在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相应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
#建议:
如腌制的咸菜、肉制品罐头、鱼类罐头、香肠等咸食少吃,推荐饮食中食盐用量以每天不超过10克为宜。
饮食少油
油脂会影响尿酸的代谢,摄入的油脂过多过多,会让尿酸浓度增加,此时如果水分摄入不足,就很容易发生结石。
#建议:
平时饮食应注意荤素搭配,饮食平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蛋白质
并非越多越好
对肾结石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其中的草酸钙占87.5%。
为什么草酸钙的比重会那么高?
因为蛋白质里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羟脯氨酸之外,还能促进肠道功能对钙的吸收。
所以经常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会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就会为形成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提供便利条件。
小贴士
预防肾结石发生,除了调整食谱,阻止食物“制造”肾结石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改变单一的饮食结构,注意荤素搭配,进食适量,三餐按时,细嚼慢咽,夜宵尽量不要。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不要憋尿,远离烟酒。
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心情,积极参加有氧运动,让机体充满活力。
编辑:七七小喵
文字来源:资料搜集整合
▼想了解更多养生实用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