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荟萃胆囊癌的治疗

胆囊癌的治疗

胆囊癌是一种罕见的并且高度恶性的肿瘤,它是胆管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恶性程度最高,中位生存时间最短的胆管系统肿瘤。虽然胆囊癌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癌症,但却是致死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年,5年生存率15%。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胆囊癌的治疗进行综述。

一、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①女性;

②年龄55岁;

③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史10年;

④腹痛在1年内多次发作,或腹痛由间断性转为持续性;

⑤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内形态异常;

⑥胆囊结石直径较大;

⑦陶瓷样胆囊。

二、诊断

1.超声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检查的诊断率最高,并以简便无创和可重复性而成为胆囊癌检查的首选。其主要特点是可准确探及胆囊癌病灶的动脉血流,并根据其血流速度鉴别良恶性。

2.CT和MRCP

电脑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尽管在术前全面评估病变范围上存在局限性,但作为重要的非侵人性操作常用于评估分期和决定术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用于缓解胆管梗阻,或者通过刷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3.超声内镜(EUS)

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取病理组织做病理化验明确病变性质,还可以根据淋巴结核血管受侵犯与否为肿瘤的分期提供帮助。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避免胃肠道积气干扰,对病灶检查更细微。其分辨力高,成像清晰,可显示胆囊壁的3层结构,对胆囊癌早期微小病变的确诊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以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更具有优势,并可判断癌组织浸润程度有望成为今后胆囊癌检查的有力手段之一。

三、治疗

1.手术治疗

(1)单纯胆囊切除术

适用于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胆囊癌患者,早期胆囊癌仅行单纯胆囊切除,其5年生存率也可达95%以上。但胆囊壁淋巴管丰富,胆囊癌可较早出现淋巴结或肝转移,术前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应做标准胆囊癌根治术,对于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患者,如为T1期可不必行再次手术,如为T2期应再次手术,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并做肝楔形切除。T2期胆囊癌首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与再次手术行根治性治疗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预后。

(2)胆囊癌标准根治术

需完整切除胆囊,肝门区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楔形切除胆囊床深2cm以上的肝组织。大部分观点认为T1b胆囊癌需切除肝IVb、V段2cm以上的肝组织,连同淋巴结清扫,其5年生存率也可在95%左右。对于T2期患者,需行IVb段和V段肝脏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T2期胆囊癌患者行根治术预后较好。规范的肝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3)胆囊癌扩大根治术

III期胆囊癌预后较差,这类患者常需采用胆囊癌大根治性切除。包括肝段规则切除,左、右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血管切除和重建术,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联合其他受侵犯的脏器切除,以及肝部分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对晚期胆囊癌患者行HPD的R0切除,其5年生存率达52.7%。但因其手术难度大,围术期病死率高,一直限制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

(4)姑息性治疗

对于Ⅳ期患者,因肿瘤已经存在远处转移,手术旨在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姑息切除、对症手术和剖腹探查活检术。

2.放射治疗

放疗可以显著延长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尤其是对伴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浸润的胆囊癌患者益处更大,但放疗对I期胆囊癌患者的作用不大。

3.化学治疗

目前研究较多的化疗药包括,5-Fu、铂类、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阿霉素等药物。胆囊癌化疗应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铂类、阿霉素等其他药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靶向治疗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目前还只是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胆囊癌的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被证明与胆囊癌的侵袭和进展有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则与胆囊癌的生长和淋巴转移关系密切,二者均是胆囊癌预后不佳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1]马伟,李军,魏云巍.胆囊癌的治疗现状[J].医学研究杂志,,44(09):-.

End

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更求进步

云南洛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洛宇生物)是云南省第一家有自主研发创新科研平台的第三方企业,公司技术架构完整,服务流程明确,研发水平过硬,已协助完成余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zl.com/jyyy/101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