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诊断选择
1.出院诊断
1.1内涵及意义:
指患者出院时,临床医师根据门急诊诊断、住院期间所做的各项检查、治疗、手术、病理诊断以及转归等综合分析得出的最终诊断。出院诊断是首页医疗信息中最核心的部位,体现诊疗水平和疾病难度,其填写质量直接影响DRG及病种统计。
1.2填写要求:
(1)一般由病因、部位、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等要素构成。对于某个疾病诊断,应尽量包含所有成分。
(2)出院诊断包括主要诊断和其他(次要)诊断(合并症和并发症),应真实客观填写。
(3)住院期间病理结果已回报,应根据病理结果完善诊断,不可仍填写XX肿瘤或XX肿物。
1.3常见问题及示例:
(1)既往的临床诊断填写习惯导致诊断表达不完整、不确切
例
1:不规范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未指出具体部位)
二尖瓣狭窄(未指出病因)
正确诊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2:不规范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未指出具体部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未指出“出血”的临床表现)
失血性休克
正确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失血性休克
(2)住院期间病理结果已回报,未根据病理结果完善诊断,仍然错误填写XX肿瘤或XX肿物。
例1:病例摘要:患者主因发现“颈部肿物”入院行手术治疗,出院前病理显示“甲状腺滤泡腺瘤”。
不规范主要诊断:颈部肿物(左)
正确主要诊断:左颈部甲状腺滤泡腺瘤
2.主要诊断
2.1内涵:
主要诊断一般是患者住院的主要理由。它是DRG分组的重要信息,是影响DRG结果的首要因素之一。
2.2填写要求:
原则上应选择本次住院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患者一次住院仅能有一个主要诊断。
3.主要诊断选择的一般原则
(1)病因诊断能够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1
例1:病例摘要:中年男性,以反复发热伴畏寒、寒战10天余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及其他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血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住院期间出现脓毒性休克。后依据血培养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病愈出院。错误主要诊断:脓毒性休克
其他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
正确主要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
(2)以手术治疗为住院目的者,则选择与手术治疗相一致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手术治疗与主要诊断不一致将影响DRG入组。
1
例1:病例摘要:患者35岁,停经10+2周,发现剖宫产瘢痕妊娠3周,入院后行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全麻下行钳刮术+负压吸引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
错误主要诊断:停经11+2周,3/1其他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正确主要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点评:本次入院后针对患者剖宫产瘢痕妊娠进行清宫处理,选择停经作为第一诊断与主要手术不符,应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作为主要诊断。
(3)以疑似诊断入院,出院时仍未确诊,则选择临床高度怀疑、倾向性最大的疾病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1
例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发热伴皮疹2周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临床高度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完善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错误主要诊断:发热、皮疹待查
其他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
高血压病
正确主要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
点评:本例患者病史、症状不能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但相关特异性检查未支持,故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为主要诊断。本例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对DRG影响举例如下:
主要诊断:发热待查
进入DRG组:ST13原因不明的发热伴并发症或合并症元
主要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
进入DRG组:IT21慢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结缔组严重元
(4)因某种症状、体征或检查结果异常入院,出院时诊断仍未明确,则以该症状、体征或异常的检查结果作为主要诊断。
1
例:病例摘要:患者女童,3岁,因发作性抽搐2小时急诊入院,体温正常。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怀疑癫痫,但家属因经济原因决定出院,住院期间未行视频脑电图监测。
正确主要诊断:抽搐原因待查
点评:患儿因抽搐入院,不能排除癫痫,因原因未查清便要求出院,故选择抽搐原因待查为主要诊断。
(5)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危害程度的临床表现,且本次住院以某种临床表现为诊治目的,则选择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诊断。疾病临终状态原则上不能作为主要诊断,如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1
例:病例摘要:患者女性,66岁,间断喘憋,下肢水肿10余年加重3天,以心功能不全收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3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余年。入院后给予抗心衰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正确主要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其他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点评:患者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史明确,此次住院的治疗目的为心力衰竭,故主要诊断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6)本次住院仅针对某种疾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时,则该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1
病例摘要1:患者因脊柱侧凸矫正术后螺丝松动入院,住院期间行脊柱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顺利出院。
错误主要诊断:成人脊柱侧凸其他诊断: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螺钉松动
正确主要诊断:成人脊柱侧凸术后螺钉松动其他诊断:成人脊柱侧凸
点评:本次入院目的为处理脊柱侧凸术后螺钉松动这一术后并发症,因此不应选择原发病作为主要诊断,应选择具体并发症。
2
病例摘要2:患者因左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入院,住院后行左膝关节胫骨衬垫翻修术。
错误主要诊断:左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
其他诊断:左膝假体松动骨质疏松症
正确主要诊断:左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假体松动
点评:本次入院为处理左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而来,根据本原则,应选择治疗术后并发症为主要诊断,主要诊断选择XX术后无法体现来院原因,也无法进行DRG分组。
(7)住院过程中出现比入院诊断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或疾病时,按以下原则选择主要诊断:
★(择期)手术导致的并发症,选择原发病作为主要诊断。
1
病例摘要:患者老年女性,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入院行择期手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第3天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转入心内科进行PCI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
正确主要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其他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点评:患者入院目的是择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虽然出现急性前壁心梗,仍应选择原发疾病作为主要诊断。
★非手术治疗或出现与手术无直接相关性的疾病,主要诊断仍按一原则选择
★择期手术前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资源消耗更大、更严重的疾病为主要诊断
★急诊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资源消耗更大、更严重的作为主要诊断
(8)由于各种原因(非并发症)导致原诊疗计划未执行时,未做其他诊疗情况下出院的,仍选择促使患者入院的原因作为主要诊断。
1
病例摘要:患者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准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患者家属决定暂不接受手术治疗,而后出院。
正确主要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其他诊断:因病人家属意愿而未进行手术
点评:患者入院后按诊疗计划应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但因患者家属原因,未执行原诊疗计划,因此根据本原则,应选择入院原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作为主要诊断,建议将“未进行手术的原因”写入其他诊断中
(9)肿瘤类疾病按以下原则选择主要诊断:
本次住院针对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或进行确诊的,选择肿瘤为主要诊断。
本次住院针对继发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或进行确诊,即使原发肿瘤依然存在,仍选择继发肿瘤为主要诊断。
本次住院仅对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时,选择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作为主要诊断。其他为接受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或射频治疗入院的情况,同理应选择XX恶性肿瘤+免疫/靶向/生物/内分泌/介入/射频+治疗为主要诊断。在书写主要诊断时,临床医生应体现本次住院采用的上述不同治疗方法
本次住院针对肿瘤并发症或肿瘤以外的疾病进行治疗的,选择并发症或该疾病为主要诊断
(10)产科的主要诊断应选择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合并症。没有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诊断应当由妊娠、分娩情况构成,包括宫内妊娠周数、胎数(G)、产次(P)、胎方位、胎儿和分娩情况等
(11)多部位损伤,以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损伤或主要治疗的损伤作为主要诊断
(12)多部位灼伤,以灼伤程度最严重部位为主要诊断。在同等程度灼伤时,以面积最大部位为主要诊断。
(13)以治疗中毒为主要目的,选择中毒为主要诊断,临床表现为其他诊断。
(14)主要诊断填写过于笼统,而其他诊断更为具体时,应选择后者作为主要诊断。
1
例1:
错误主要诊断:脑血管意外其他诊断:基底节区出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正确主要诊断:脑基底节区出血其他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点评:脑血管意外未明确脑梗还是脑出血,也未明确具体病变部位,过于笼统,而其他诊断“基底节区出血”更为具体时,应选择后者作为主要诊断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务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