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善教授
张宝善教授:严肃认真地发展内镜微创保胆事业.7.
什么样胆囊应该切,医生称“切胆指征”或称“指南“,教科书上说,胆囊萎缩,瓷化,癌变才应切除,但卫生部长讲,现在70%胆囊炎,医院都要手术(切除),已故黄志强院士,也问”有那么多胆囊要切吗?“,指征和指南很难执行,都成了”指难’’!那么,什么样的胆囊可以保呢?问切胆医生肯定说,”保胆容易结石复发“;”不切有癌变可能“;”含石胆囊多不是正常胆囊“;”切了对人体没有多大影响“;”已经切了多年,胆囊结石产生的很多问题都没有确定,这些都是切胆理由。同是保胆医生也有不同建议,指南中説功能好的、收缩在50%以上的,壁厚在5mm以下的,没有家族史的,排除癌变可以保,等等。发表的论文中,有医生説,年青的,胆囊功能好的,不能太早失去胆囊,应该保;有医生説,高龄的,反正活不到结石复发就走了,可以保;有的説病情太重,耐受不了切胆的可以保;还有的説,客观介绍“保”与“切”利弊后患者仍坚决要求保胆的,可以保。如此等等,确实都有道理,总之,年青的,老年的,好的,坏的,特别是坏到切除都困难,有胆道损伤可能的……,等等都是“保”的理由,可见应该保的范围有多广。我们遇到很多患者,手术中考虑胆囊不太好,与家属交待病情,建议切除,但家属説患者有交待,无论如何都先保留胆囊,后果自负,保胆几年后給医生来电话説情况很好,原来脂肪肝也有好转了;有患者哈袋结石嵌顿,白胆汁,取石后胆汁回流很好;还有的患者取尽结石当时没有胆汁流出,患者坚决要求保胆,触摸胆囊管无结石嵌顿,置管引流,术后1~数天不等,炎性水肿消退后都有胆汁流出,说明取石治疗后胆囊功能可以逆转,还説明治疗前B超检测的功能不能反映胆囊真实功能,必须术前、术中,术后动态观察。有一胆囊管结石嵌顿患者,治疗前常腹泻,外院测得胆囊收缩低于30%,术中白胆汁,切开胆囊管取石后,胆汁回流好,术后腹泻症状消失。笔者遇到很多外院认为胆囊功能不好(依据B超结果),建议切除的患者,因患者保胆意愿坚决,来我院后保住了胆囊,保住了健康,该患者如果切除了胆囊,腹泻不可能治愈,反而加重,因切胆与胆囊管嵌顿一样,是腹泻的精准原因。有的患者“固执”不仅不听切胆医生,也不听家属切胆的建议和劝告,坚持保胆,最终保住了胆囊,赢得了健康。说明保胆可以恢复胆囊功能,“坏胆囊”可变好。“指南”的根基是大数据,即使指南说99%安全,也难保证你就一定安全,更不能为每个具体的人量身定做。当前,保好?切好?医生可以众说纷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遵从病人意愿”。刀在医生手里,病在患者身上,谁的痛苦谁知道,你的健康,你做主,谁的胆囊谁说了算。党的政策好坏人民说了算,治疗方案的优劣病人说了算,因为患者意愿是循证依据强度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