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胀气。
胆囊不好的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容易胀气。
先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医案。
有一个63岁姓李的男子。
最近半年来,感觉胸部、胁肋部位、肩膀、后背等,说不准什么时候哪里就会窜着疼一下。症状时而发作,时而消失。
关键的是胃脘胀满,一天到晚反复地嗳气,总觉得肚子里有气儿往上返。
到医院检查,说是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经过治疗,效果一般。
后来决定看中医。
找的是当时的中医临床大家步玉如。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后来拜师京城四大名医的孔伯华。后来,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等职务,在业界是非常有名望的。
刻诊,见舌苔黄,脉沉。
步玉如前辈给开了一张方子。
配伍:柴胡,枳壳,郁金,甘草,厚朴,炒山栀,旋覆花,生赭石,法半夏,片姜黄各10克,白芍12克,陈皮、青皮,香橼皮各8克,全瓜蒌15克,荷梗3克。
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12剂后,诸证大为减轻。后来原方基本不变,继续投用,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步玉如老先生早年的一张医案,很典型。它收载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里头。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常常有胸胁肩背窜痛,以及胃脘胀气嗳气的现象。导致有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认为得上这个病,别的没什么,就是胀气难受。
中医对这个的认识,多考虑是肝木克伤脾土。肝胆互为表里。胆病时间长了,影响肝气的条达。肝属木。肝气不平,就会克伤脾土。脾胃之气失常,导致胃气当降不降,人胃里的气儿就向上返,所以就会不住地嗳气、胀闷。
肝气失于条达,郁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火。火伤肝阴,阴不敛阳,导致有肝风。肝风一吹,由肝郁气滞引起的疼痛,就说不定出现在哪里,形成走窜性的疼痛。
这是很多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都有的问题。
中医的思路就是,疏肝清热、理气消胀。
步玉如老先生的配伍里,首先要疏肝气。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这四味药组成了四逆散。就是疏肝的常用方。柴胡和枳壳,可以疏肝理气,解郁破结。白芍可以柔肝养阴,平肝阳。白芍和郁金搭配,更好地清肝热、养肝阴。
再加上陈皮、青皮、香橼皮、厚朴、荷梗理气消胀。配片姜黄,进一步行气活血而止痛。
用旋覆花、法半夏和生赭石。这三味药,性味往下走,可以帮助降逆气。让胃气重新归于通降。
患者肝郁日久,就会生热。舌苔偏黄是体内已经有了郁热。加入瓜蒌和栀子。其中的瓜蒌可以清痰热,通便,让热邪随大便而去。栀子可以清三焦之火。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大体上是四逆散的加减化裁。
个人认为,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造成的局部窜痛、胃脘不适是相当多见的一个现象。中医对它的治疗就是疏肝清热、理气消胀。在这方面,步玉如老先生上头这个配伍,可以说非常全面、周到,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